[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
《孝经》评价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
《孝经》导读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的..
   阅 读 排 行
《传习录》卷上 门人薛侃录 “一以贯之”的功夫 《传习录》卷上 门人薛侃录 “一..
薛侃·录 薛侃(?——1545年),..
《素女妙论》二 九势篇 《素女妙论》二 九势篇
  二、九势篇   帝问曰:..
《传习录》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合一 《传习录》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
答顾东桥书 顾东桥(公元1476..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川录 戒惧恐惧在心念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川录 戒..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王..
《传习录》卷中 答陆原静书 元神 元气 元精 《传习录》卷中 答陆原静书 元神..
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陆澄录..
《传习录》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 《传习录》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八月,..
《传习录》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 《传习录》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
陆澄·录 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
《素女经》原文 《素女经》原文
  【原文】   黄帝问素女..
文 章 信 息
《传习录》卷下 右南大吉录 启蒙之道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传习录][阅读选项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陽明平定江西的动乱后,得胜班师。此文是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刘伯颂,生平不详。蒙以养正,意为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语出《易·蒙彖》。

  【原文】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章之习 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 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 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 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译文】

  古时候的教育,讲授的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以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因而先王的教育之义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教育学生,应该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唯一的内容。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 礼仪,借以严肃他们的仪容;教导他们读书,借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今,人们常常认为咏诗习 礼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极其庸俗鄙陋,他们又岂能明白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性情是爱嬉戏玩耍而讨厌约束,犹如草木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叶茂;若对其摧残压抑,它们只会衰弱枯竭。今天,对少年儿童实施教育,千万要使他们欢欣鼓舞,内心愉悦,他们的进步自不会停止。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它们抽枝发芽,自会茁壮生长。若经过冰霜的侵袭冻结,其生气受到挫伤,只会逐渐枯萎。所以,通过咏诗唱歌的帮助,不仅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咏唱中发泄蹦跳呼喊的情绪,在抑扬顿挫的音节中抒发忧郁呆板的感情,引导他们学习 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为了使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强筋健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发他们的智力,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反复的钻研中修身养性,在抑扬的诵读中明确志向。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他们的志向上因势利导,在性情中调理保养,通过潜移默化,消除他们的鄙吝和愚顽。这样,渐渐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礼仪标准,但不感到难受,在不知不觉中性情达到合宜适中。这就是先王推行教育的深刻内涵。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 ,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而不知道以礼仪来诱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灵巧,却不知道以善来培养他们;把犯错的学生当囚犯看待,只知道鞭打绳捆。如此,少年儿童只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上学,把老师当成仇人而不想看到。于是,他们就借机逃学,以便嬉戏耍闹,撒谎捣蛋,以便能肆意顽皮,逐渐趋向轻薄下流。如此,就在无意中驱使他们作恶,但又希望他们为善,二者只会抵触,岂能行得通?我的教学观点,其用意正在此处。我忧虑世人不理解,把我当成迂腐。再者,我即将离开此地,所以,我特地再三叮嘱,希望你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一定要理解我的用意,并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的言论而更改了我制订的规矩,这一切也许能起到“蒙以养正”的功效。 千万谨记在心!

  〔评析〕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陽明平定江 西农民暴动后,在赣南各地订立乡约,兴办社学并颁布此文晓喻乡民。王陽明认为明代中叶的社会政治危机是圣学不明,人们不能信守固有的良知。因此,他一生以弘扬圣学为己任,怀抱着“辅君淑民”的目的,讲学不辍,听到之处,或立“乡约”、或兴“社学”,或创“书院”。在几十年讲学实践中,也总结了一套教学经验心得,对于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神而明之·

  此篇原为《示弟立志说》。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 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 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 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 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 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 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 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 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 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 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译文】

  每天清早,学生拜见行拱手礼后,老师要依序向每位学生提问:居家时爱亲敬长方面,是松懈疏忽还是情真意切?温 清定省的礼节方面,是欠缺着还是在实践着?在路上行走时,是否能谨慎注意而无任何放荡之处?一切言行心术,是欺妄怪僻还是忠信笃实?每位学生要求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给以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学生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

  唱歌咏诗时仪容要整洁,心气安定。声音明朗,节奏匀称,不急不燥,不狂不闹,不因畏难而气馁。久而久之,学生一到学校自然精神饱满,心平而气和了。每所学校依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班,每天安排一个班唱歌咏诗,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听。第五天时,让四个班在学校里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唱咏。农历的每天初一、十五,把各学校召聚起来在书院里会歌。

  练习 礼仪,必须做到静心、严肃。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迂腐迟缓;修行谨慎,但不拘束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学生的班次有如歌咏。相隔一天,就轮到一个班练习 礼仪,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静观瞧。练习 礼仪的那一天,可以免去作课外练习 。每十天就让四个班在学校依次练习 礼仪,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各学校在书院一起练习 礼仪。

  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能教他认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足,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辛苦而讨厌学习 ,相反会因有自我收获而愿意学习 。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读心想,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礼貌待人,智慧与日俱增。

  作为老师,针对学生必须每天首先考察其德性,而后依次为背书、诵书,练习 礼仪或作课业练习 ,读书讲书、唱歌咏诗。大凡练习 礼仪,唱歌咏诗等,均是为了经常保养学生的童心,使他们乐于学习 而不感到厌倦,没有空余时间去干歪门斜道的事。老师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知道该怎样教育学生了。即便如此,此处也只作了一个大约的述说。毕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这可谓至论。

  〔评析〕

  《荀子·礼论》中说:“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衣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意思是说,礼有三种本元:天地是生命的本元,先祖是族类的本元,君长是政治的本元。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的生命,没有祖先,就没有族类和国家,没有君长,就没有政治和安定。所以,礼义,在上方事奉天,在下方事奉地,尊敬先祖,而隆重君长。然而,荀子在这里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本元,即老师是知识的本元,没有知识,社会就不能得到教化和提升,所以,古时人家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见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显要。

文章标签:传习录  王阳明  
文章作者:明·王阳明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3-05-10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上下篇章
·《传习录》卷中 答聂文蔚 人即天地之心2023-05-10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川录 戒惧恐惧在心念2023-05-10
·《传习录》卷下 门人黄直录 过分矜持亦弊端2023-05-10
·《传习录》卷下 门人黄修易录 生之谓性2023-05-10
相关文章
·《传习录》简介2023-05-09
·《传习录》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2023-05-09
·《传习录》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2023-05-09
·《传习录》卷上 门人薛侃录 “一以贯之”的功夫2023-05-09
·《传习录》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2023-05-09
·《传习录》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合一2023-05-09
·《传习录》卷中 答周道通书 磨练于事上2023-05-09
·《传习录》卷中 答陆原静书 元神 元气 元精2023-05-10
·《传习录》卷中 答欧阳崇一 万物皆备于我心2023-05-10
·《传习录》卷中 答罗整庵少宰书 正心诚意2023-05-10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原“浪人文章”和“浪人下载”网站已合并为“老若尔文章软件站”,域名:https://lre.cn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捐助     闽ICP备08009617号